【產業訊息】經濟部評估出爐!一張表揭露14產業影響:哪些衝擊大、哪些待觀察?
2025-05-06
綜合規劃科

撰文者:李先泰 2025.04.07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初宣布對全球徵收10%基準關稅,並針對特定國家加徵20%至46%不等的額外關稅。

台灣在此波關稅調整中面臨32%的高稅率,而對各大產業來說,究竟衝擊有多嚴重?

先從「台美貿易依存度」談起

台灣與美國的貿易關係日益緊密。以2024年為例,台灣對美國出口達1,114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達23.4%。

2024年第一季,台灣對美出口額創下歷史新高,較2023年同期成長57.9%,出口份額從2016年的12%逐步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22.3%;另一方面,2024年台灣自美國進口僅465億美元(占總進口12%),造成高達64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台灣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 資通訊產品(52.0%)、電子零組件(13.4%)、汽車零組件(1.8%)、扣件(1.8%)等產品 ;而美國對台灣出口主要包括飛機及零件、電腦零件及附件、電腦、其他燃氣渦輪機和貴金屬製首飾等。

關稅措施與影響範圍有多深遠?

川普政府宣布的關稅措施比市場預期更為嚴厲,特點如下:

1.從4月5日起對全球徵收10%的基準關稅。

2.4月9日起針對特定國家加徵20%至46%不等的關稅。

3.台灣面臨32%的高稅率,僅半導體產品、藥品暫時獲得豁免。

至於4/5生效的基礎關稅10%,和4/9即將生效的對等關稅,需要疊加課稅嗎?對此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益甄表示 「不需要。」

李益甄解釋, 美國成分超過20%的商品,美國成分可以拆算出來,只有其中的非美國成分要課對等關稅;但商品的美國成分如果低於20%,就全部要課徵對等關稅。

根據《經濟日報》引述不具名國內法人機構指出,這些措施將對台灣出口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顯示,若台灣廠商選擇自行吸收關稅成本,其盈餘將立即受到30%以上的衝擊;若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則終端需求可能減少。

此外,若川普最終未能大幅縮小關稅戰的打擊範圍,且演變成全球互相報復的貿易大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才剛要開始。 例如,1920與1930年代美國對全球實施關稅戰的後果,就是貿易額萎縮50%至70%。

 

各產業受影響程度分析

14大產業受關稅影響評估一次看

伺服器、顯卡、網通成重災區

產業別 美國加徵關稅(%) 輸美金額(億美元) 美國占總出口比重(%) 影響評估

顯示卡

32

318

61

將受影響,持續評估中。

鋼鋁及製品

25

43

31

鋼鋁產業各國皆25%,可與其他對手國公平競爭,惟扣件將受影響。

機械

32

49

24

中小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將受影響。

網通

32

44

50

成本增加、影響獲利, 持續評估中。

重機電及電線電纜

32

32

29

重機電需取得認證,短期較難被取代;電線電纜內銷為主,影響程度將持續觀察。

建材、雜項及其他

32

34

15

運動器材將面臨品牌客戶洽談成本移轉壓力;家具市場受影響程度將持續觀察。

汽車及零組件

25

33

48

因產品驗證約需1年,短期仍會從臺灣出貨,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

伺服器

32

159

74

將受影響,持續評估中。

自行車

32

9

29

整車影響有限,零組件影響持續評估中。

石化、塑膠及橡膠

32

36

14

塑膠製品部分產品對美依賴程度較高,因關稅造成成本上升,降低競爭力。

生技醫藥

藥品暫時0 / 醫材32

10

23

製藥關稅尚待後續公布;醫療器材成本增加,可能影響獲利。

半導體

暫時0

74

5

關稅尚待後續公布。

手工具及水五金

32

25

50

短期獲利下滑。

一般化學

32

9

9

染顏料可能有間接影響;化妝品客戶預期利潤可能被壓縮。

 

一、電子資訊產業

電子資訊產業是台灣對美出口最重要的類別,2024年出口金額達792億美元,占對美總出口的71.9%1。在此次關稅調整中:

1.半導體產業 :雖然美方暫時排除了半導體產品,關稅稅率為0%,但關稅上調仍將導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進而影響整體科技需求,對台積電等公司構成間接挑戰。

2.伺服器與網通設備 :伺服器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達159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高達74%,將顯著受到影響。網通產業受影響同樣嚴重,因美國營收占比高達40%至70%。

3.PC、筆電與手機 :這些終端產品是此次關稅中受創最重的產業群,年出口金額合計超過150億美元,全數未列入豁免清單。法人分析顯示,這些產品將面臨「成本轉嫁困難、需求下滑」的雙殺格局。

二、金屬機械產業

1.鋼鋁及製品 :面臨25%關稅,輸美金額達43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31%。鋼鋁產業各國皆課徵25%關稅,可與其他競爭國公平競爭,但扣件產業將受顯著影響。

2.手工具及水五金 :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25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50%,預期短期獲利將下滑。

3.機械產業 :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49億美元,占比24%。半導體設備輸美較少,影響有限,但中小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將受較大影響。

三、運輸工具產業

1.汽車零組件 :面臨25%關稅,輸美金額33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48%。因產品驗證約需1年,短期仍會從台灣出貨,但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

2.自行車 :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9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29%。整車影響有限,零組件影響仍在評估中。

四、其他產業

1.石化、塑膠及橡膠 :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36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14%。石化及橡膠製品影響較小,但部分塑膠製品對美依賴度較高,將因關稅造成成本上升,降低競爭力。

2.建材、雜項及其他 :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34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15%。運動器材將面臨品牌客戶洽談成本移轉壓力;家具市場競爭對手國稅率較台灣高,受影響程度將持續觀察。

3.生技醫藥 :藥品暫時豁免,但醫療器材面臨32%關稅,輸美金額10億美元,美國占總出口比重23%1。預期醫療器材成本增加,可能影響獲利。

 

政府有哪些應對方案?

為減輕美國關稅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政府於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包含四大方向的支持措施:

一、金融支持措施

政府提出四大金融支持措施,協助營收衰退15%的廠商:

1.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 :預算60億元,針對經濟部國貿署登記的出進口廠商,近3年具出口實績且受美增加關稅影響,單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或前6個月任1個月衰退15%者。中小微企業每家保證額度6,000萬元,保證成數9.5成,補貼保證手續費最長2年;非中小微企業每家1億元,保證成數8至9成。

2.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 :預算50億元,提供中小微企業最高3,500萬元貸款,利率2.22%。貸款額度250萬以內,利息補貼1.5%,為期6個月;信用保證部分,貸款額度100萬以內一律10成、超過100萬最低9成。

3.貿易融資利息減碼 :出口廠商2,000億元貿易融資規模給予利息減收,降低廠商的資金成本。

4.輸出保險費用減免 :1,650億元輸出保險費用減免。

二、研發及轉型補助

新產品開發補助 :預算200億元,針對有工廠登記證的製造業,近三年具輸美實績,且新產品須取得海外訂單或認驗證。補助不超過總經費50%,行銷費用不超過30%。

三、開拓多元市場

拓展新市場補助 :預算100億元,針對近三年具輸美實績的企業,受美國增加關稅影響。補助設立新展示中心、發貨倉庫等實體據點或代理/經銷商等。單一企業補助500萬元,自籌款須超過總經費50%。

四、行政簡化與租稅優惠

1.行政簡化 :保稅區通關全免裝箱單、擴大實施海關遠端稽核等降低行政成本的措施。

2.租稅優惠 :提供研發與設備支出抵減並擴大抵減適用,在《產業創新發展條例》中的租稅優惠,鼓勵產業創新轉型。例如《產業創新發展條例》10-1 新增 AI 和節能減碳,支出上限由 10 億元提高至 20 億元,也鼓勵資金挹注新創產業,門檻由 3 億元調降至 1.5 億元,並調高投資新創事業之比例門檻。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2866/tax-punch-trump-one-for-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