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2024/08/21
碳權是什麼,你聽過嗎?目前全球有135國預計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台灣碳權交易管理辦法已於8月15日上路,預計最快9月底、最遲10月初,就會出現第一筆碳權交易。究竟碳權是什麼?碳排放在國際間有哪些規範?碳交易、碳費、碳稅又是什麼?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你一次了解!
碳排放、碳足跡是什麼?為何以二氧化碳計算?
潔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指出,所謂的碳排放是指,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的過程,一般是藉由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工業生產與農業等活動釋放。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則是指企業、產品或個人在其生產過程或消費活動中,所釋放出的溫室氣體,可藉此測量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何謂溫室氣體?台北市環保局提及,溫室氣體是指易吸收太陽輻射、將太陽熱能保留在地球的氣體,若溫室氣體大幅增加,會形成地球暖化的現象。常見的溫室氣體包含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氫氟氯碳化物類、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有些是環境中自然生成,部分則是人為活動產生。
既然溫室氣體這麼多,你可能想問,為何碳排放用二氧化碳為單位來計算?綠色和平解釋,這是因為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大多源於燃燒化石燃料所致,其組成又以二氧化碳為主,故各界便以二氧化碳的重量,作為衡量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補充,臭氧、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可造成的暖化程度、在大氣中持續的時間不盡相同,為方便計算,會將其換算成「等於多少二氧化碳」,也就是二氧化碳當量(CO2e)來計算,讓不同溫室氣體有統一的計算單位與標準。
碳排放國際規範有哪些?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聯合國早於上個世紀就將「減少碳排放」列為重要目標。根據台灣人工智慧網資料,1992年有154國共同簽訂《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呼籲各國穩定大氣溫室氣體含量,並透過國際協商、談判達成協議,進而減緩氣候變遷。
鑑於該公約簽訂後,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仍持續上升,部分會員國被認為未認真減碳,國際間決議制定「具法律約束效力」的議定書。1997年12月聯合國發布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要求國家以個別或共同方式,控制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的總量,並首創碳排放交易的市場機制,允許締約國將碳排放配額轉移給他國,藉此推動淨零減碳。
碳權、碳權交易是什麼?
碳權(Carbon Credit)是指溫室氣體的排放權,是各國在邁向淨零排放時採取的主要手段之一。碳權交易(Emission Trading System)的出現,是因為部分企業排碳需求大,另有企業排碳量低於政府限額;讓碳權成為一種金融商品,企業間可透過交易相互買賣。排碳需求量大者可向排碳需求量小者購買碳權,增加許可排放量。
國泰金控指出,碳交易常見有「總量管制與交易」及「基線與信用交易」兩種方式。企業若超過配額或基準線,就必須在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相反地,則可將額度轉換成碳權,在碳交易市場上拍賣。碳權並沒有固定價格,是由市場供給需求決定。
總量管制與交易:由政府訂定碳排放總額上限,再將額度分配給各企業,並允許企業彼此間交易配額。
基線與信用交易:為總排放量設定基準線,若企業減量至基準線以下,多出來的額度將轉換為可交易的碳權。
以台灣來說,2023年8月7日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提供企業一個交易碳權的平台。但台灣目前並沒有施行總量管制,故現行方式多是企業提出自願減量專案,若達成減碳目標,即取得可拍賣的碳權,販售給有碳費抵換需求的企業。
碳稅、碳費是什麼?為何能抑制氣候變遷?
為了在2050年以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全球多國都付諸努力,碳排交易、徵收碳稅(Carbon tax)或碳費(Carbon fee)均為常見的減碳機制,有些國家甚至會多管齊下,增加減碳的效益。
根據國泰金控資料,碳稅是由政府直接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決定一個固定價格(稅額),並以公噸作為計價單位。假設碳稅稅額為每噸300元,那麼生產過程中,排放1萬噸二氧化碳的企業,製造成本就增加了300萬元。此舉不僅能促使企業積極減碳,還能為國庫帶來稅收,廣泛用於社會發展、福利與基礎建設。
而相較於他國採取碳稅機制,達到減碳目的;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採用碳費徵收機制,是目前唯一採用碳費制度的國家。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資料,碳費徵收機制將依國家減量目標,分階段逐步推動,初期會針對年排放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以上的電力業及製造業開始徵收。
而徵收的碳費,將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碳費三子法將於本(8)月底完成、發布,而碳費費率也會在今(2024)年底確定,並於2025年開始徵收,以利未來接軌國際規範。
碳稅與碳費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其性質與用途。碳稅屬於財政稅收,可用於民生建設、社會福利等廣泛面向;碳費則屬於專款專用的基金,故僅供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調適用,使用面向較受局限。
碳排放對地球有哪些影響?
碳排放被認為是造成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隨著碳排放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上升,進而加速全球暖化,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影響。比如,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兩極冰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因海水升溫而白化、死亡;高緯度生物面臨生存威脅;極端氣候加劇,暴雨、乾旱更加頻繁;甚至可能因氣候帶改變,引發動物遷徙與疾病蔓延,嚴重威脅我們居住的地球環境。
碳排放與日常生活有何關係?購物飲食為何也有碳足跡?
碳排放不只與企業活動有關係,日常生活中,所有與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有關的活動,如開車、搭飛機等都會產生碳排放。經濟部能源局統計,我國2023年平均每發一度電,會產生0.494公斤的碳排放量,換句話說,開燈、開空調等日常行為都與碳排放息息相關。
除了交通工具、用電活動會產生二氧化碳,民眾購買商品也會列入碳排放計算。因為商品到消費者手上前,必會經過原物料開採、製造加工、組裝運輸等步驟,加上到手使用,以及丟棄後的回收過程,都會消耗能源,均應列入碳排放計算。
飲食與碳排放也脫不了關係,尤其牛隻因在牧養過程中需開墾砍伐農地、改變土地用途,讓儲存在樹木、泥土等植物中的碳釋放到大氣,加上牛隻反芻會產生大量甲烷,使得牛肉高居碳排放榜首。
從牛津大學開發的數據網站平台「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中,可了解食物供應鏈中,各種食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牛肉的數字就相當可觀,每公斤牛肉可製造99公斤碳排放量,而位居第二、三名的黑巧克力與羊肉,每公斤亦分別可產生47公斤、40公斤的碳排放量,不容小覷。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碳權是什麼?碳排放規範有哪些?一文帶你認識碳交易、碳稅與碳費!-03501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