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新知】告別血汗勞動!台灣產業如何打造友善職場、留下年輕新血?
2024-04-03
綜合規劃科

撰文者:鄧凱元  CSR@天下  2024/03/05

已步入人口減少時代的台灣,各行各業幾乎都遭遇找不到人的「缺工」窘境。而且,年輕世代愈來愈關注企業的職場友善程度和 DEI 評價,對此,企業該如何因應?

過去這些年,「缺工」幾乎成為所有老闆共同的夢魘,全台僱用人數超過六成的服務業更是首當其衝。大缺工的內外在因素是,人口結構轉變。同時,年輕人愈來愈不願意進入被稱為「血汗公司」的黑心企業。

先看人口結構,台灣新生兒人數從千禧年間開始陡峭滑落,1990年代還有每年30萬,到2001年僅剩26萬人。這些人便是預計近 3 年大學畢業、開始步入職場的新鮮人。

與此同時嬰兒潮世代逐漸退休,職場離去的多、來的少,一來一往之間,2022 年 34 歲以下的勞動人口,相較疫前,短短 3 年內整整少了 20 萬,約相當一個竹北市的人口。不友善的職場環境也造成員工異動頻繁,讓不少企業長期陷入缺工危機。

提升DEI,更要創造好工作循環

如何擺脫缺工、高離職率的兩面難題?打造更多元、平等與共融(Diversity、Equity、Inclusion,簡稱 DEI)的職場環境,成了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教授湯恩(Zeynep Ton)最新著作《好工作循環:優秀的公司如何為所有人的工作帶來尊嚴、報酬與意義》(暫譯,The Case for Good Job),2023 年中一出版就成為《金融時報》選書。

書中呼籲,多元、平等與共融的職場是企業追求長期成長的必要條件。她分析,以往壓低人力成本的「壞工作」經營模式,在疫情發生前還能支撐產業成長,但在疫情過後,已經愈來愈行不通。若企業繼續採用壞工作模式,只會陷入找不到人、服務品質變差、無法展店、推不出新服務的惡性循環,進而影響經營績效。

什麼是壞工作模式?包括低薪、只聘用最少人力、班表不固定、沒有升遷機會、把第一線員工當成用後即丟的「免洗筷」。

如何建立好的工作模式?不妨從加薪做起,其餘包括班表固定、簡化工作流程、提供升遷機會的系統改革。她的研究證明,唯有推動多元、平等與共融的職場環境,企業才能在大缺工時代持續成長。

在台灣,從零售到餐飲業也有不少企業開始改革,著手調整第一線的工作模式,試圖創造更多元、平等與共融的環境,留住得來不易的人才。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個案例。

革新一:用科技減少重複性工作,Uniqlo把店員當小老闆,提高工作「意義感」

全台有 70 多家分店、僱用超過 2,000 人的台灣優衣庫(Uniqlo),處於缺工問題最嚴峻的零售業。

優衣庫與 GU 台灣人力資源部部長吳佩蓁觀察,零售業的缺工原因,很大一部分和留不住人有關。但她自信地說:「我們的離職率,比整體零售業低了一半以上。」

優衣庫怎麼做?

一台條碼機就能降低工作倦怠

趕在開店前,台北旗艦店的店員們拿著條碼機,對準掛滿外套的衣架來回掃描確認架上商品數量。

以往,服飾業要補足架上的衣服尺碼,必須一個一個架子人工檢查。但優衣庫在吊牌加上「無線射頻辨識」(RFID)系統,店員拿條碼機掃過貨架後,就知道短少哪些尺寸;同時連動倉儲庫存系統,省下翻箱倒櫃找衣服的困擾。

吳佩蓁解釋,零售業現場有許多重複性的繁重工作,大可透過數位化來減輕第一線人員的負擔,「員工把時間用在更有成就感的任務,會提高工作的價值感。」

降低重複性工作帶來的疲倦感,優衣庫還有一個做法:賦予工作意義。到職 11 年的台北旗艦店店長尤思涵,才 30多歲就升上關鍵職位。她說,服飾業難免有重複性工作,如折衣服,員工會覺得自己盲目地在做同一件事。

但優衣庫強調全員經營,把店裡的營收數字與目標清楚地跟員工說明,讓員工知道每個小動作都是在幫團隊創造價值,達成共同目標。不僅如此優衣庫也把店員當「小老闆」,自主管理外套、褲子或襯衫等小區域擺設,以及庫存管理、蒐集客戶回饋等營運工作。

從收銀、鋪貨,攻向全球舞台

明確的升遷路徑也可以讓員工看到未來。

優衣庫把升遷路徑及所需的技能條列出來,整理成表,讓員工知道只要培養多元技能,並通過考核,就有機會從基層一路升遷至資深夥伴、店長、區經理到部長等關鍵職位。近幾年,優衣庫也鼓勵潛力新秀到海外當店長,台灣已有20多人因此站上全球舞台。

吳佩蓁說,員工要往上升遷,需要不同的本領,優衣庫讓店員在收銀、女裝、男裝等職位輪調,培養多元能力,「這樣的做法可能短期會增加培訓成本,很多零售業不會這麼做,但能幫員工持續學習新事物,留下願意長期發展的夥伴。」

不過她也坦言,也有新鮮人還在摸索長期的職涯目標,因此優衣庫的正職與兼職員工每半年要填寫個人發展計畫,鼓勵員工為自己的職涯設定目標。

每半年一次,對焦個人發展

透過個人發展計畫,優衣庫台北旗艦店進階夥伴許淯婷學會了新技能。

沒有和同儕一樣升大學,許淯婷 18 歲就進入優衣庫工作,已經待滿 6 年。「我本來沒什麼動力學習,但填完個人發展計畫後,我發現曾有學習衣服修補的念頭,但沒動力去做,後來看到店內的修補部門需要這樣的職能,所以去學了編織,」她說。

事實上她還是優衣庫的小網紅。疫情期間,優衣庫做起直播,而直播主就從公司內有意願的員工找起。許淯婷成了第一波跨入直播的員工,現在也參加線上店員穿搭教學計畫,在公司的 IG 與 app 上分享穿搭風格。

不過,會不會覺得工作量變多了?許淯婷分享,在社群上互動反而增加她對工作的新鮮感與認同感。「我不只能在店裡跟顧客互動,也可以在線上分享個人的風格。」

革新二:職務再設計,六堆伙房改善惹人嫌的「兩頭班」制度

除了零售業,同樣位於缺工重災區的餐飲業,也在打造更友善的多元職場,降低第一線工作的不適感。

客家料理餐廳六堆伙房總經理劉光凱,與年輕同仁的好感情,在一袋裝著過量番茄醬的炸熱狗裡展露無遺。「同事探班順道從夜市買來的,聽說這家很有名,」語畢,他又咬了一口熱狗。

眼前吃著夜市小吃的總經理,其實來頭不小。當知名連鎖客家菜業者桐花與客家本色近年默默收店,六堆伙房卻逆勢擴張,近 3 年更開創一個新品牌,加上既有六堆伙房還多了一家店,目前共有 5 間店。「他們兵敗如山倒,我還會繼續開,」他說。

目前六堆伙房員工數共 86 位,近 3 個月的離職率都不到5%,自剖搶才關鍵,劉光凱舉出多項做法,認為重點是掌握年輕人的價值觀。

例如,現在年輕人渴望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六堆伙房便從改善班表入手。「兩頭班」是許多餐飲從業人員的惡夢。過去,即使是正職員工,8 小時工時的計算方法是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接著5點到9點,中間休息時間不計入,多數員工仍被綁在餐廳附近。

劉光凱認為,推動「一頭班」勢在必行,2023 年率先在中山南西店試行,正職人員中午12 點開始上班到晚上 9 點,中間休息 1 小時。計時人員分為兩班,第一組來做開店準備與中餐服務;另一組則從晚餐到收店,補充正職員工的不足。

革新三:告別惡劣環境,心雕居砸600萬元自動化廚房疼員工

「我一直覺得中式餐廳的環境對主廚真的非常、非常不友善,」綁著俐落馬尾、笑容可掬的苗栗苑裡心雕居負責人陳薈茗,對餐飲業很有想法。

原來她家中從事海鮮批發,從小就穿梭在大小流水席之間,看著廚師在惡劣的環境中揮汗如雨。改革廚房環境,成了她格外在乎的事。

2019年,她決定在本以販售展示藝術品為主的心雕居開設餐廳,便在廚房規劃下足工夫。除了砸30萬元購入6台進口食物處理機,讓廚房擺脫燠熱環境,她還買了兩台只有大型餐廳才會用的電子蒸烤爐。

原來陳薈茗親眼看見員工清洗傳統烤箱時,手上還得貼著貼布,費力洗刷。她決心貸款,購入兩台要價100多萬、有自動清洗功能的電子烤爐設備。

「餐飲業已經這麼累了,一整天忙完還要刷鍋子,」陳薈茗感嘆,「我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為什麼要夥伴去做?」總結下來,心雕居的廚房一共斥資600萬,環境整潔明亮,宛如預售樣品屋。而廚房高度自動化,每道料理都有明確標準流程,即使有員工臨時請假,其他人也能立刻補位代打。

除了在環境方面疼惜員工,陳薈茗也注重與員工間的關係,彼此更像夥伴、而非傳統勞資關係。她舉例,如員工家中愛貓過世,即使因此上班遲到、提不起勁,她也完全可以諒解。

透過分享共同理念,建立緊密夥伴關係,在人口僅有4萬的苑裡小鎮,心雕居餐廳開店4年,5名正職員工中僅有1名因準備結婚而離職。「沒有他們(員工),我什麼也不是!」陳薈茗誠懇地說。

資料來源:CSR@天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3567